俞铭璜
有人说:“江郎才尽”是因为他晚年“脱离生活”.这种说法并不十分恰切。不妨具体考一考:
考:江淹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死于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虽然少时孤贫,但是成名很早,官运也颇亨通。本传说他“早为高平檀超所知”。檀超是宋廷的贵戚,做过国子博士,非常骄傲,但看得起江淹。江淹的说:“弱冠,授宋始安王刘子熹……为南徐州新安王从事,奉朝请。建平王刘景素闻风而悦,待以布衣之礼。寻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左常侍、右军;建平王主薄……”从二十岁起,就巴结上这么许多“王爷”,进入仕途。此后历经宋、齐、梁三朝,十个皇帝,官是越做越大的。
他是个道道地地的贵族文人,并不像历史上其他某些文人那样:生活坎坷,因为正视现实,同情人民,写出了优秀作品;后来飞黄腾达,就脱离了生活,写不出好作品来。这条公式不大适用于他。
不错,他在开始的时候,在建平王手里,也曾经倒过两次霉:一次是被控受贿,下狱;他在狱中写了一篇又激昂慷慨、又摇尾乞怜的自白书,因而获释。一次是因为劝阻建平王篡位,同时又跟别人抢着做东海太守,被黜为吴兴令。两次都不是为了什么很体面的事情,挫折也不算大,而且因祸得福,因此没有牵连到建平王谋反的案子里,事后官运更好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