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到黑龙江去,那又是一段说不清,搞不明的历史误会。
我1965年高中毕业后,通过高考,进外贸公司半工半读,学制三年,应该于1968年毕业后才正式参加工作。可我们只读了一年,就逢*,停课参加公司的运动,先四清,后造反。当时大家反正听党的话,跟党走。因为停课,我们三年学制只上了一年课,68年毕业就无从谈起。政策上也没有一个说法,至今公司劳资科认可的我们这批人的工龄是从1967年算起。至于1965-1967这二年时间,既不算学令,又不算工龄,真的成了历史问题。据说半工半读是**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产物,当时上面发文停办,将我们这批半工半读的学生转为学徒,这就是计算工龄的依据。
按当初招生规定,我们学成毕业,就是公司科室的练习生,转正后属干部编制,定行政级别,最低工资不低于44元。*以后,*发明了三十六元万岁。我们半路出家,转为学徒,学徒满师也就是工人编制,成为三十六元的万岁族。既转学徒,我连正式工人都算不上,可干部下放又轮到我的头上了。我算什么东西,自己一辈子也没搞明白。
1969年夏,我在出差回来刚到公司,还没到办公室,在走廊就遇上办公室一帮同事张贴大红纸的报名喜报。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大字报,红喜报几乎天天有,我也不以为怪。我们办公室的同事一见我到,就举着还没有张贴的大红纸报名决心书说:“正好,你回来了。四个面向报名,把你名字填上去了。”我还不知道四个面向是怎么回事,就顺口应道:“好。”到了办公室一问,原来动员干部下放,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基层,面向边疆(仅凭记忆,大致如此),这叫四个面向。既然是党的号召,响应号召是当时的时尚。何况我们又不算干部编制,干部下放与我无关,无所谓,他们都表态积极响应,把我名字填上去就让他们填吧。就这样,我也算报了名了。其实,我根本没想过会轮到我。干部四个面向,我又不是干部,想挤也挤不进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