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义负责教授游击战术,教材是那本从红军大学抄来的《如何打游击》,封面却印着“刘永义著”。
刘永义站到了黑板前,他首先向学员介绍游击战的意义。
“同学们,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他们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训练了精锐的部队,配备了精良的武器,与这样的部队打阵地战运动战都不合适,在大规模的阵地战运动战当中,日军武器方面的优势、大兵团协同作战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将蒙受巨大损失。
面对日军这样一支武器精良、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很强的部队,与他们打游击战是很合适的,游击战的特点是规模小、持续时间短,在这样的战斗中,日军武器方面的优势被削弱了,他们的飞机、坦克、大炮等等,统统都用不上,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强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我们则可以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很小的伤亡消灭大批日军。”
刘永义接下来给大家讲“游击三原则”,这是从**的“十六字诀”改头换面过来的,刘永义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抄袭**,于是把“十六字诀”换汤不换药地总结成了“游击三原则”。
游击三原则是:第一,与敌人保持适当距离,这个距离既要保证自己安全,又要让敌人感到威胁;第二,骚扰驻营休息的敌人,从精神上和**上折磨他们,消耗他们的战斗力;第三,攻击弱小孤立的敌人,战斗的规模要小、持续时间要短,缴获要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