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两天,宋铮与礼部官员一起,同唐正肃、薛启孟展开会谈。不出宋铮所料,其他事情都很顺利,惟有榷场的事儿,让唐正肃感到十分为难。
这事儿说起来挺操蛋的。当初宋铮到蜀国去的时候,为了拉拢住蜀国不要支持西夏,大齐开了一系列条件,包括双方设立榷场,但并没有明确说明榷场的位置。也许在大齐看来,蜀国与西夏、大金一样,都属于“番邦”,榷场的位置相当然地要设在对方国家。
其实椎场设在哪里,没有什么讲究。历史上,宋朝在自己境内设有榷场,而辽、西夏也曾在自己的边境设榷场。但到了大齐这里,由于与周边国家严重对立,所以对周边国家的封锁也很严密,边境驻军众多,并设立严格的出口关卡,几乎贸易都由官府包办。
这样做自然使得临国之间的民间贸易杜绝。实际上,这种杜绝很不彻底,巨大的利润诱惑,使得许多边军参与到走私中。在逄桧裁汰冗军前,军中经费不足,士兵经常发半饷,欠饷的也很常见,由此导致军中高层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鼓励或者操纵走私,以弥补军费的不足。
前朝大宋孱弱,很多榷场的开办往往是战争媾和的结果。到了大齐这里,对外十分强硬,仿佛谁要提议开办榷场,谁就是卖国一般。士风如此,有时连黄元度、逄桧这样的巨擘也不敢逆势而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