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对两位特使诉苦道:“我本非为乱,因俞总兵图我,拘我家属,遂绝归路。”一直到现在,汪直还深恨俞大猷,可见俞大猷舟山烈港的那把大火,在他胸中从来就不曾熄灭。
此时汪直面临的选择不多,投降也不失是一条归路,但是他投降是有条件的。汪直先派养子王滶护送陈可愿回国面见胡宗宪,明确无误地提出了投降条件:“乞通贡互市,愿杀贼自效。”这就明摆着要求,我要成为红顶商人。胡宗宪满口答应。[]
汪直之所以答应投降,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在日本九州五岛根据地已无法立足了,不得不提前回国。
稍后汪直应胡宗宪之邀,带着属下“骁勇之倭”千余人,包括四十多个日本随从,乘“异样巨舰”返回了舟山群岛的岑港,投降只有一步之遥。倭寇集团的瓦解倒计时开始了。
但汪直作为一个老江湖,不敢立即就放下一切去晋见胡宗宪。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政府都差不多是没有信用的政府,屡屡失信于民。当官的除了搞阴谋诡计之外,似乎是什么也不会了。对于破坏秩序的人,官府一向是毫不留情地镇压。镇压!把所有反抗力量杀光为止,叛逆者一个也不能留下。防患于未燃,灭火于未萌。为防止星火造形燎原之势,宁可杀错一万,不可放过一个。
汪直对这个没有信用的政府显然有所警惕,一个没有信用的政府还有什么可谈?一谈就是阴谋诡计。这时汪直他龟缩在岑港这个最后的根据地,不断地派出小股人马试探官兵的主力布防,看看官兵有没有一边假装跟他谈判,一边背后动刀子的意思?汪直担心并非多余,后事实证明招安是个陷阱,并最终把汪直一家陷了进去。原因是明朝官员内部主张诱杀汪直的无信官员太多,他们了为达到杀掉汪直的目的,不惜造谣生非。比如说顽固禁海派的王本固就造谣说胡宗宪收受了王直数十万两白银的巨贿,并上书弹劾胡宗宪。这下胡宗宪为了自保,不得不放弃保全汪直,看风使舵上书称汪直罪在不赦,请皇帝处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