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连长的带领下,一连正在反复的试验掷弹坑的角度和药包在爆炸量。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摆在大家面前解决不了。一旦坑的角度确定了,距离就出来了,可是实际的距离是咱们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比如设定好120米,可鬼子的船队要是靠里10米,不是就变成130米了吗?这和一连长当年在北古口用的办法不一样,北古口可以把角度固定下来,等鬼子进了那个区域再点药包,基本一个准。开始现在的远近是活动的确定不了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就不可能在这场战斗里发挥手榴弹的巨大杀伤能力了。由于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陈连长就考虑使用迫击炮来支援战斗了。那时候迫击炮可是贵重。特别是炮弹,没有地方补充,有的时候缴获了迫击炮弹,可是却没有引信。迫击炮的炮弹一般在发射前才把引信装好,否则一旦磕碰就会发生爆炸,非常危险。这也是炮弹金贵的原因了。没有引信的炮弹就是一块铁疙瘩,没有任何作用。如果不是非需要火力支援的话,他们是舍不得使用迫击炮的。这东西在攻打敌人炮楼的时候,才可以显示它的巨大作用。可是就在陈连长摆弄迫击炮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启发。迫击炮的射程是根据发射的角度,它用固定的炮筒上的螺纹可以调节角度,顺时针抬高炮口,逆时针降低炮口。一连长马上组织人员用这个原理,给掷弹坑上面放手榴弹的木板后面加了一个木楔子,通过试验,做了刻度记号,一下子就解决了掷弹坑投掷的距离问题了。试验成功的时候,不光一连的指战员们欢呼雀跃,连汤团长,张副团长也高兴异常。这样一来,他们就想到了做一些钢铁的底坐,方便携带,又可以节约战斗前的挖掘时间,放在地上,装好发射药包,调好距离就可以使用了。[这个办法马上在部队推广使用了,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也八,九不离十,成为八路军一个非常有杀伤力的武器。特别是对付敌人的集团进攻和对付骑兵非常有效,为这个发明,一连长陈俊霖被山东军区以发明“手榴弹发射器”被再一次授予一等功。以后的战斗证明,这东西可是立了大功了。如果仅仅以杀伤敌人的数量上看,就不是一等功可以表彰的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