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出现了暂时的和平局面。
虽然这表面的和平历经坎坷,然楚汉双方现在却都是息兵养民,两方的关系甚是融洽。表面的平静实际暗流涌动,双方都卯足劲的发展各自的经济,训练新式的军队,尤其是楚国,因海岸线绵长,又热衷于拓展海外之地,显得更加忙碌一些。
楚国因李四良一开始的强硬改革政策到现在,几年过去,这里的人也渐渐的接受了一些他的先进思想,楚国的臣子与汉朝风貌完全不同,楚国朝堂之上这几年多是提拔了不少年轻俊杰,整体年龄要远远低于如今的季汉朝堂,因其主公李四良的强势,他辖下的地域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的改革阻力都相对小的多,现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繁荣吸引住了平民百姓与大官贵族,在自己的切身利益之上,他们表现出了出奇的一致——都极力拥护李四良的新兴政策。当然,只要是改革,就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然因有姜维与陆逊的周旋,加之李四良的强硬血洗政策,倒是从未有人敢闹事儿过,胳膊拧不过大腿,慢慢的,他们也学聪明了,与其坐等被伤害,不如主动的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新主公的作风。
反观刘氏汉朝,虽然他们也断断续续的在进行一些变革,然因掌权人诸葛亮这些年几乎都是在军旅之中,是以季汉的改革深度远远不如楚国,自从入主长安之后,诸葛亮釜底抽薪,在未曾触及到大部分旧贵族利益的情况下对季汉辖下的一些势力进行了重新洗牌,庙堂权力也发生了一些变更,当时的姜维与陆逊就敏锐的察觉到诸葛亮这是在为大刀阔斧的改革铺路,果不其然,在发生了养子诸葛乔身死、秦落月忽然又刺杀与楚国关系一度紧张之事后,诸葛亮并未与楚国决裂,没有追究楚军背信以及邓艾叛汉去楚一事,在建兴十二年便开始仿造楚国的改革进行一些经济军事上的改革,只有政治体制未曾娶触碰,这主要是因为季汉不同楚国,诸葛亮虽然有实权,然他头顶上还有个皇帝,围绕皇帝的一些守旧势力虽然暂时的屈服,他却不能明去收拾了那些人,季汉改革背负着太多封建守旧势力的大包袱,诸葛亮若是想改革,只能温水煮青蛙,楚国改革有些地方可取,然却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对于这些,诸葛亮自然心知肚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