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此为防盗章, 购买比例50%,比例不足的小天使等6个小时再来吧
伴随季简的名字出现的还有泰伯、仲雍二人的名字,通过追忆这两位姬昌孝友的伯父,周部内部再一次掀起了要求换继承人的浪潮。
比干:伯邑考同学, 我到底该说你什么好呢?你的人缘不行啊!
当然实际上,周人权贵要求更换继承人和伯邑考的人缘关系不是很大。
大商的传统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而且历代商王中, 与先王互为兄弟的实在不少,可能连续三四位商帝都是同父所出的兄弟, 而这个传统,无疑也影响到了周边的方国部落。
即使是在继承人确定之后,他的兄弟依然不会完全打消自己的野心, 这也是应有之义。
关于伯邑考之死, 以及姬昌的继承人最后为何会是姬发,后世的史学家们也多有讨论。
主要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伯邑考兄弟十人中,德重才高者唯有日后的武王姬发以及周公旦,所以姬昌舍伯邑考而立姬发为世子;另一种说法则是伯邑考身体不好, 早逝,因此继承人变成了他的二弟姬发。
姬昌十三岁生伯邑考,十五岁生姬发, 参考身体发育状况, 伯邑考确实有可能先天不足, 而武王姬发同他的几个弟弟们相比, 也属于英年早逝。
这个例子可以参考八岁登基的康熙皇帝,一直到康熙十一年,他才有第一个没有早夭而是成功长大成人了的儿子胤禔,之前生的几个儿子可是尽数夭折了,而康熙时代,无论是医疗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大商时代要好上不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